項目成本管理-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財力,降低成本,增加項目效益
項目成本管理是承包人為使項目成本控制在計劃目標之內所作的預測、計劃、控制、調整、核算分析和考核的管理工作。
項目成本管理就是要確保在批準的預算內完成項目,具體項目要依靠制定成本管理計劃、成本估算、成本預算、成本控制四個過程來完成。 項目成本管理是在整個項目的實施過程中,為確保項目在以批準的成本預算內盡可能好的完成而對所需的各個過程進行管理。
一、規劃成本
1、輸入:
-
項目管理計劃
-
項目章程
-
事業環境因素
-
組織過程資產
2、輸出
-
成本管理計劃
3、成本管理計劃中規定:
-
計量單位
-
精確度
-
準確度
-
組織程序鏈接
-
控制臨界值
-
績效測量規則
-
報告形式
-
過程描述
-
其它細節
二、估算成本
1、項目成本估算的主要步驟,編制項目成本估算需要進行以下三個主要步驟:
-
識別并分析成本的構成科目。
-
根據已識別的項目成本構成科目,估算每一科目的成本大小。
-
分析成本估算結果,找出各種可以相互替代的成本,協調各種成本之間的比例關系。
2、輸入
-
成本管理計劃
-
人力資源管理計劃
-
范圍基準:包含范圍說明書、工作分解結構(WBS)、WBS字典。
-
項目進度計劃
-
風險登記冊
-
事業環境因素
-
組織過程資產
3、輸出
-
活動成本估算:對完成項目工作可能需要的成本的量化估算
-
估算依據
-
項目文件更新
三、制定預算
1、制定預算是匯總所有單個活動或工作包的估算成本,建立一個經批準的成本基準的過程。本過程的主要作用是,確定成本基準,可據此監督和控制項目績效。
2、項目預算包括經批準用于項目的全部資金。成本基準是經過批準且按時間段分配的項目預算,但不包括管理儲備。
3、輸入
-
成本管理計劃
-
范圍基準
-
活動成本估算
-
估算依據
-
項目進度計劃
-
資源日歷
-
風險登記冊
-
協議
-
組織過程資產
4、輸出
成本基準
項目資金需求
項目文件更新
5、成本預算的步驟:
-
將項目批準的估算分攤到工作包上。
-
將項目批準的估算分攤到活動上。
-
結合進度形成成本基線。
四、控制成本
1、項目成本控制包括:
-
對造成成本基準變更的因素施加影響。
-
確保所有變更請求都得到及時處理。
-
當變更實際發生時,管理這些變更。
-
確保成本支出不超過批準的資金限額,既不超出按時段、按WBS組件、按活動分配限額,也不超出項目總限額。
-
監督成本績效,找出并分析與成本基準間的偏差。
-
對照資金支出,監督工作績效。
-
防止在成本或資源使用報告中出現未經批準的變更。
-
向有關干系人報告所有經批準的變更及其相關成本。
-
設法把預期的成本超支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
2、輸入
項目管理計劃
項目資金需求
工作績效數據
組織過程資產
3、輸出
工作績效信息
成本預測
變更請求
項目管理計劃更新
項目文件更新
組織過程資產更新
4. 成本控制的原則
集成原則
項目的成本、進度和技術三者密不可分。因此,項目的成本管理絕不可能脫離技術管理和進度管理而獨立存在,而是要在成本、技術、進度三者之間進行綜合平衡,也就是說,要對三者進行系統的管理,不能只對成本進行管理。
全面控制原則
全面控制原則包括全員控制和全過程控制。全員控制是指成本控制涉及到所有部門、班組和員工,并與每個人、每個單位的切身利益相關,并不僅僅是經營部門和財務部門的事。項目成本的發生涉及到項目的每一個過程和每一個環節,并且在不同的階段有著不同的重點。
目標原則
目標原則是指通過建立一套科學的費用估算與控制的體系,將費用的估算轉化成為可控制的預算(比較的基準)并對其進行控制。它是進行費用控制的前提和基礎,主要包括成本的設定和分解、責任的到位和執行、執行的結果以及修正目標等內容。
動態控制原則
所謂動態控制就是在項目管理的過程中,收集成本發生的實際值,并將其與目標值相比較,分析其趨勢,檢查有無偏差,若無偏差,則繼續進行,否則就要找出具體原因,采取相應措施。動態控制是一個不停地檢查、分析、修正的循環過程。
規避風險
在項目管理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決策風險、機制風險、方案變動風險、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政策風險、法律風險、不可抗力風險等各種類型的風險,所有的這些風險最終都會體現在成本上面。因此,項目部要注意風險的回避、分散以及轉移。
節約原則
節約原則是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則。節約并不是消極地限制與監督,而是在成本控制的過程中經常檢查、查找偏差,通過方案的優化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來達到節約的目的。在應用這一原則時,要注意降低成本的可能性以及成本最低化以后的合理性——度量衡工坊
- 上一篇:項目風險管理
- 下一篇:模板工程量的計算公式和技巧